養生寶典

什麼是「以類補類」?

*食材不浪費,健康更均衡

在台灣人的飲食傳統中,只要哪個內臟衰弱,烹煮、食用家畜或其他動物的同一器官,就可以作為補強,這叫做「以類補類」,於是各種動物的內臟都成了昂貴的補品。由於早期在台灣民間,認為牛隻一生幫忙耕種農田,不忍食之,於是主要的營養來源,都集中於豬肉、豬肝、豬肚、豬肺、豬血、豬心、豬耳朵、豬骨頭......等等,再佐以中藥或搭配得宜的蔬果,樣樣都是發揮養生功用與療效的珍饈。甚至是豬尾巴,不但能驅霉氣,還能治療「腮腺炎」呢! 

又例如家中長輩做壽,子孫們一定準備豬腳作為最好的禮物,因為一頭豬只有四隻腳,不但很珍貴,豬腳所含有的豐富動物膠質,也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營養。

但是,日本人沒有這樣的文化思維,他們屠宰一頭豬,只取其脂肪和肉,其餘全部丟棄。豬的生命價值應被視為整體,不該被區分,否則便糟蹋了大自然對人類的貢獻。

相同的,日本人不吃雞腳,台灣人卻可以把雞腳煮爛,萃取其中特殊的成分與膠質,做成補品出售。我的母親在中年過後,雙腳與腰部逐漸衰弱,因為鈣質的流失,引發姿勢不良,那時我經常用雞爪做成菜餚佐餐,讓老人家不知不覺以食療活絡了退化的骨骼與關節。

一隻豬只有一副腰子,在早年是很不容易買到的。懷孕的婦女要儘早去豬肉攤吩咐,甚至用婦產科醫師的證明到屠戶登記,生產時才能優先買到腰子,為「坐月子」準備。因此在古早年代,一般人是買不到腰子的;就算是產婦,最多也只能分配到七副。豬腰子對產婦的功效是恢復強腰、防止腹部鬆弛,可說是產婦不可或缺的補品。應用腰子的食譜日新月異,炒「麻油腰花」也成了菜館裡昂貴的一道美味佳餚。

除了動物,植物也要同等看待,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全部都不能丟棄,因為生物的每個部位都各具長處。

對人類而言,「全食主義」除了強調「惜福」之外,最重要的是,它能提供均衡的營養,以預防疾病入侵,減緩器官的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