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寶典

「三、二、一」進食法

●○●在自然協調中生活的自覺

為了避免造成「廢氣」並使其積存在體內,平日的飲食生活,必須努力執行「早餐三」、「午餐二」、「晚餐一」的比例原則。但是偏重晚餐的文化,中外古今皆然,這是源自於人類的生活習性,大家都認為白天是工作時間,晚餐才能一家團圓、放鬆和樂地享受佳餚。
但是,若以人的自然生理規律來考量,這種偏重晚餐型的吃法完全不符合健康原則,是錯誤的飲飲模式。在我的三餐中,早餐是最豐富的,並且一定有肉類;如果旅行或出差出宿時,就⋯⋯非常不方便,因為旅館的早餐都只提供蛋類、麵包、茶飲或咖啡,就算有肉類,也是培根、火腿、香腸等「加工再製品」。

自二戰後科技文明興起,工商業掛帥後,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已成為破壞自然規律的「夜型」。朝九晚五的生活形態,只有晚餐才有餘暇與心情慢慢進食,早餐與中餐自然被等閒視之。由於無法早起,早餐隨便打發,甚至為了減肥而不吃,中餐則簡單填飽肚子,晚餐才來好好享用美味。很多人飯後繼續交際、夜遊或看電視直到午夜才就寢,這樣的作息循環,當然無法早起,總覺得永遠睡不飽。

很多人向我諮詢健康法則,我只能說,身在文明時代的我們,一定要隨波逐流嗎?我並非要大家回到舊社會的時空,過反文明、反科技的生活,只是,我的健康法則始終強調,要有「在自然協調中生活的自覺」。晚餐早一點吃,就寢前不吃任何宵夜,儘早就寢;隔天早起外出,快樂地散步,然後吃一頓豐富的早餐。你要享受夜晚的生活,還是享受早晨散步的樂趣,你的選擇將會決定你的健康。其實轉換早晨與夜晚的生活方式並不困難,端視你是否真的想愛惜自己的身體。

●○●快食會生「氣」

「快吃飯」、「快去學校」、「快走」、「快做」、「快…快…快」。為講求紀律與服從,軍人被要求三吃完一餐飯;幼稚園午餐時刻,也常聽到老師「快吃飯」的碎碎唸;很多上班族和學生,都有形無形地被迫在匆忙中用餐。

我們知道咀嚼可以分泌酵素,酵素有助於食物的消化,所以「細嚼慢嚥」不僅是優雅氣質的儀態表現,以科學的根據而言,甚至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。雖然明白這個道理,但上餐館時,若是上菜速度稍慢就會忍不住催促,這種焦慮不安的動作,會使得胃液分泌過剩,打亂了消化液的平衡,導致消化不順暢,在胃中產生「氣」。

焦慮不安會引起神經性胃病、胃潰瘍,若再加上滯留的「氣」,潰瘍的傷口將擴大而更難治療。很多人習慣從冰箱取出冷藏食物時,立即狼吞虎嚥,不管甜的、鹹的或辣的、油膩的,一股腦無秩序地吃進嘴裡,也不管是否為腸胃的休息時間,總之吃完了就躺下睡覺。腸胃的機能若是遭到如此「暴力」的對待,它的反應會變得很「低調」而「無能」,不再動彈作業,就像要罷工反彈,致使食物長期殘留在胃中,製造了更多的「廢氣」。

健康飲食的守則,只要注意保留充裕的時間,在飯前先洗手靜坐(椅子要特別加裝製作三段式坐墊),閉目做做耳朵按摩,忘卻工作、伸直腰腹,以愉悅的態勢準備進餐。進餐時要挺直背脊、閉著嘴用臼齒咬咀嚼(特別注意人中兩邊平均的交換咀嚼),不講話、不看電視與報紙,全心全意享受食物的美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