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寶典

「潤餅捲」的百種滋味

●感動的美食故事

日據時代,莊博士的家住台北市永樂町十三號水門,記憶猶新的是:父親很好客,經常會邀請當地的保正、警察、巡官及鄰居、親友來家中閒談古今野史。其中一位我們稱他為「嚴阿伯」的保正,說起了「潤餅捲」的故事:

相傳潤餅的由來,是源自古時一位書生太太的巧思。她的夫婿為了進京趕考廢寢忘食,卻連續三年都落榜,眼看著夫婿的身體愈來愈孱弱,在藥引食補都無法提升胃口的情況下,書生太太急中生智,以麵粉皮裏捲家常菜餚。利用這樣的方式,在捲皮裡變化各式各樣的菜色,不但增加了美味,更因為均衡營養的補給,逐漸讓書生恢復了精氣神,終於在第四年考上了狀元。這位細心的太太,更進一步要求夫婿一起參與料理食材,增進家庭和樂。

這個故事令在場的大家印象深刻,父親便要求當時還是小女孩的莊博士,認真記下「潤餅捲」的食材與作法。從此,只要家中來了客人,莊博士就與媽媽一起準備潤餅捲當作餐點。

⋯⋯當然,「潤餅」其實也是台灣民俗中很重要的一道「節氣食譜」,在台灣北部,都會選在「尾牙」之日吃潤餅,台灣中南部則在「清明」掃墓當天做潤餅,據傳這是太平天國時期,因戰亂無暇準備祭祀禮品,故將所有食物捲進麵皮中,以此拜神祭墓。
 

●多樣時蔬,多元美味

潤餅的食材可以依照各地物產或個人喜好,來決定餡料的製作。可以很簡單,也可以很多元、豐富。

傳統的潤餅材料多達十幾樣,如冬筍、高麗菜、青蒜、青蔥、綠豆芽、蛋皮絲、五花豬肉絲、虎提(一種乾海草)、煎豆腐、金鉤蝦米、甜花生粉、米醬……此外,餅外必需薄而濕潤,具韌性且有稍稍的輕鹹味,餅皮的品質是其滋味正統與否的關鍵。

在菜市場都有攤子販售現成的餅皮,菜色則需要細心採買與製作,因此這是一段讓家庭成員都能參與的「親子時間」。
 

●促進心靈交流的潤餅聚會

以古法今吃的意義在於:現代社會人人都很忙碌,造成父母、手足、親友之間的交流大幅減少,倫理觀念淡薄、易致隔閡誤會,不僅對生活失望,一旦心生困擾卻無人可傾訴,遂引發各類型跟情緒相關的身心症狀。而莊博士身為醫生,當然希望病人不僅能病體康復,也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感。鑒於心病仍需心藥醫,莊博士大力推廣全家大小一起做潤餅捲的家族聚會,以進行親情交流、化解扞挌,臻於幸福美滿。
 

●導正偏食,親子和樂

古早時,祖父母經常會將花生或肉脯,放在自己口中嚼碎後再餵兒孫,以致養成嬰幼兒的口味偏食習慣,也間接導致孩子青春期時產生疾病。

人的一生,由嬰幼兒到青春期、退休、老年,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身心需求。若自幼兒時期開始,家長就以潤餅捲餵食,讓孩子從小就不偏食;而由於飲食的改善,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抵抗力自然加強,疾病也因此遠離。到了退休期,則以做潤餅捲來交流感情,互相研究食材及手藝,分享彼此之間的合作成果,以維繫家人和諧,促進代代和睦相處。

根據莊博士行醫超過一甲子的經驗,發現絕大多數的病患及獨居老人,均缺乏親情的關愛,以致久病不癒,如果能透過家族親友一起做潤餅捲的聚會,來增進互動,勢必能增強免疫力達於極致,加速病體康復,重獲美滿快樂的新生,再次享受美麗健康的生命。
 

●對食物滿懷感恩之心

在莊博士教導日本人吃潤餅捲時,莊博士會不厭其煩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提醒他們可以這麼做:

  1. 雙手捧著潤餅,縮小腹,抬頭挺胸望天,滿懷感激之意輕咬一口。
  2. 緊閉雙唇,在口中左、右各嚼十二下,讓潤餅的各色菜餚充分混合,產生天然的美味。
  3. 仔細咀嚼之後,以感激之心吞下去,接著如法再吃第二口。
  4. 享受每一口的鮮美滋味。

 
潤餅只是一道庶民的食譜,貧富之家皆吃得起,看來雖然微不足道,卻可以使生活返還自然,均衡營養、改善偏食。繼而因為要製作這道食譜,必須有所勞動,而勞動可消除疲勞、製造家庭和樂、凝聚家人情感,提升每個成員的免疫力,體會休閒養生之樂,常懷感恩之心。

當今社會人口結構變遷,使得家庭老、中、少各代的關係漸淡,老年人也因代溝問題而備感寂寞。藉由潤餅捲活動,捲出家中的親情、捲出家中的愛,也因潤餅捲的素材,改善家人偏食的習慣,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,這正是莊博士一再推廣潤餅捲的真義。